扬州•澄虚道院
澄虚道院俗称“圣堂”,创建于宋元年间(公元1086―1093年),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。据《周庄镇志》记载:“明代,院西无人家,桥有雀竿悬灯,以照西湾之夜泊者。”明代中叶以后,道院规模日趋宏大。嘉靖年间,当地人王璧捐资增建了仪门。清康熙二十五年(公元1686年),道土胡天羽化缘募捐扩建了玉皇阁。五年以后,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。清乾隆十六年(公元1751年),道士蒋南纪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,楼阁临近普庆桥,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,气字轩昂,占地―干五百平方米,成为吴中著名的道院之一。玉皇阁是澄虚道院的正殿,始建于宋代。殿宇森严,青石殿基,重檐歇山顶。屋脊有砖刻雕饰。殿内有轩廊,从殿内拾级登楼,可作眺望。殿之楼上,除了关云长塑像外,还有三十六尊天神天将。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、身体和手的姿态,以及扶持的器杖,穿着的服饰,各不相同,富有传统的浪漫主义色彩。圣帝阁内,正中端坐着玄天上帝,两旁则是雷公、电母、托塔天王李靖等八位天神天将,表情各异,形态威武,以山水云烟为天幔,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。澄虚道院内的道教活动自明代以来,代代相传,久盛不衰。每年农历六月廿一、廿二日,还要举行火神醮,设坛祭祷,祈求神明佐助,菩萨保佑,防止火灾降临,使老百姓能安居乐业。火神醮后两天,还要举行规模较大的雷祖公醮。道院内的法师和道士,内衬竹枝衫(一种细小竹枝编织成的背心,用以隔汗通风),外穿道袍,按照严格的仪程,吹打鼓乐,诵经礼赞。在香烟缭绕的神秘气氛中,有的法师还显示自己的技巧,表演空中接铜钹的绝技,将一只大铜钹竖立在另一只大铜钹中,令其旋转不停,沙沙有声。前来观看的善男信女,虔诚地祈求苍天保佑国泰民安、年年丰收。《周庄镇志》上记载的“中祀礼节,悉如帝王祀典之隆,亘古未有也”,正是指澄虚道院中每年举行的几次打醮仪式。清乾隆时期,人们先后将怀善局、保婴会、惜字局、火政会、乡约所设在澄虚道院内,施贫救济,赈恤消灾,议论政事,普及文化,使道院成了古镇的社会活动中心。四十年代,道院正门内还开设了茶馆。每天早晨,上镇赶集的农民和前来进香的香客纷至沓来,川流不息,给古镇带来了繁盛红火的景象。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之前。
- 地址:
- 苏州市昆山市周庄古镇内贞丰老街
- 电话:
- 0512-57201626
据此最近的公交站是周庄新牌楼公交车站途经公交车:昆山260路, 昆山261路, 昆山263路, 昆山265路东线, 昆山265路西线